我国后勤管理系统的发展
发布日期:2015-08-19浏览:7389
企业后勤管理信息化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,但真正形成独立行业及产业规模却是近几年的事情,其最大的原动力就是企业后勤社会化改革。
1999年的企业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是指企业后勤工作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,通过对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,增强企业后勤自我完善、自我发展的能力,将企业后勤的服务逐步融人社会服务的体系中,在政府的主导下,充分依托社会的力量,积极利用社会的资源,不断扩大服务范围,提高服务质量。在此背景下,各企业普遍成立了后勤服务实体,实行企业化运作。多数企业部分或全面开放了后勤服务市场,引入相应市场机制;其中,部分后勤实体注册了企业法人,与企业彻底分离开。然而,要实现新型企业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,必须引人新型管理模式,通过充分利用智能化、网络化等信息化手段改进传统工作方式和运作模式,因此后勤管理信息化应运而生。根据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历程,我们可以把企业信息划分为四个阶段。
20世纪80年代初,随着计算机应用逐渐普及,企业开始利用Word、Excel及Access设计一些简单的数据库和报表,满足本岗位核算需求,这个时候的后勤信息化应用称作企业后勤信息化发展的第一阶段。
进入9Q年代以后,部分企业后勤部门逐步引人资产管理、公寓管理等管理软件,满足其部门级管理的需求。随着专业软件的应用,后勤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,但当时的应用仍不能解决信息相对孤立的问题,系统与系统之间互相孤立,资源不能共享,形成“信息孤岛”。这种管理模式在部分企业尤其是中西部省份多数企业至今仍在沿用。
2000年前后出现了一卡通,这一阶段也叫信息卡阶段。1C卡最初用于食堂售饭,然后逐步延伸到水、电计费和门禁刷卡等领域,后被统称为一卡通。但当时的应用只是停留在消费层面,并没有涉及后勤其他的相关业务和综合管理。
现阶段为信息化平台管理阶段,也被称作数字后勤阶段。它不仅对前两个阶段包含的所有消费层面、成本层面、核算层面进行数据整合,同时还能够把后勤部门涉及的多种业务流程进行综合处理和分析,形成统一的后勤管理数据信息平台。
企业后勤产业化形成仅有几年的时间,后勤管理信息化更是一个全新的产业。在这个产业里,业务范围非常繁杂,目前,国内专业的针对此行业的信息化进行设计的方案很少。由于有很多中国特色,国外公司更是没有涉足此行业。
1999年的企业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是指企业后勤工作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,通过对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,增强企业后勤自我完善、自我发展的能力,将企业后勤的服务逐步融人社会服务的体系中,在政府的主导下,充分依托社会的力量,积极利用社会的资源,不断扩大服务范围,提高服务质量。在此背景下,各企业普遍成立了后勤服务实体,实行企业化运作。多数企业部分或全面开放了后勤服务市场,引入相应市场机制;其中,部分后勤实体注册了企业法人,与企业彻底分离开。然而,要实现新型企业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,必须引人新型管理模式,通过充分利用智能化、网络化等信息化手段改进传统工作方式和运作模式,因此后勤管理信息化应运而生。根据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历程,我们可以把企业信息划分为四个阶段。
20世纪80年代初,随着计算机应用逐渐普及,企业开始利用Word、Excel及Access设计一些简单的数据库和报表,满足本岗位核算需求,这个时候的后勤信息化应用称作企业后勤信息化发展的第一阶段。
进入9Q年代以后,部分企业后勤部门逐步引人资产管理、公寓管理等管理软件,满足其部门级管理的需求。随着专业软件的应用,后勤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,但当时的应用仍不能解决信息相对孤立的问题,系统与系统之间互相孤立,资源不能共享,形成“信息孤岛”。这种管理模式在部分企业尤其是中西部省份多数企业至今仍在沿用。
2000年前后出现了一卡通,这一阶段也叫信息卡阶段。1C卡最初用于食堂售饭,然后逐步延伸到水、电计费和门禁刷卡等领域,后被统称为一卡通。但当时的应用只是停留在消费层面,并没有涉及后勤其他的相关业务和综合管理。
现阶段为信息化平台管理阶段,也被称作数字后勤阶段。它不仅对前两个阶段包含的所有消费层面、成本层面、核算层面进行数据整合,同时还能够把后勤部门涉及的多种业务流程进行综合处理和分析,形成统一的后勤管理数据信息平台。
企业后勤产业化形成仅有几年的时间,后勤管理信息化更是一个全新的产业。在这个产业里,业务范围非常繁杂,目前,国内专业的针对此行业的信息化进行设计的方案很少。由于有很多中国特色,国外公司更是没有涉足此行业。